钉耙山挂牌“普洱茶基因物种库和保护基地”

发布时间:2024-05-08 来源:中国茶文化研究院 作者:研究院 阅读量:

云雾缭绕仙境地,钉耙山上茶香扬。逛茶园、品春茶、吃茶餐、芦笙晚会……2024年5月2日,值此五一黄金周期间,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启动“智惠云岭”茶山行活动,举办盛大的钉耙山“春茶下山”活动,联动数十家主流媒体,以“春茶下山”为主题,邀请社科专家、茶学专家、文化学者、经济专家及企业家,连同当地的干部及村民,以及钉耙山的茶客茶友,上百人汇聚云茶秘境,共同推荐钉耙山,搭上文旅快车让春茶“靓”起来。

 

本次活动旨在积极落实云南省社科联“智惠云岭”活动要求,为乡村振兴做推手,为民族茶文化做探索,为云茶产业链做服务。活动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凤山镇人民政府主办,普洱茶协会、西双版纳州茶协会、景谷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科创中心、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细叶茶专业委员协办,云茶码、茶农之家、雪球文化、爱豆咖啡合作,钉耙山古茶园承办。

景谷是无量山系一个绿色生态宝地,是北回归线上的傣彝之乡,素有“无量宝地·千景之谷 ,绿海明珠·茶祖之源”的美称,不可复制的地理气候和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景谷之茶的优良品质。这里曾发掘出全球唯一、迄今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为引证景谷是茶树起源的核心地带提供古生物依据。景谷是普洱茶和白茶原料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普洱茶和白茶品种的基因库,景谷有五座古茶山:文山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团结古茶山,有113个一山一味古茶树小产区,有百年以上古茶树102万株,其中在钉耙古茶园发现有不少于6种中小叶茶树品种。

钉耙山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后再次进入了世人的视野。自1969年部分原住居民搬迁后,尚有10多户居民留在钉耙山。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动植物在这里自然生长、繁衍。至今大片的古茶林隐匿在钉耙山的秘境之中,被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环抱,融于山水之间,拥有最原始生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钉耙山普洱茶独特的“一山一味”,也使其成为众多普洱茶产区里的“世外桃源”。

研究会授牌——普洱茶物种研究教学基地

当天活动开幕式上,景谷县茶特中心副主任陆传坤,云南省社科联相关负责人,凤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成骜,文折村书记普春华发言等到场讲话,钉耙山村民代表刘显文也在现场发言。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陶国相现场为文折村颁发“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智惠云岭实践点”牌匾,文折村书记普春华接过牌匾。陶国相说:“智慧云岭实践点落户到钉耙山,对当地的乡村振兴、云南的‘三茶’统筹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促进。钉耙山古茶园已成为普洱茶产区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明珠,其红梗红叶茶非常有特点,市场认可度很大。希望通过这次茶山行,助推钉耙山品牌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这个品牌在当地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陈正荣授予云茶秘境钉耙山古茶园“普洱茶物种研究教学基地”的匾牌,云茶秘境钉耙山古茶园负责人许云恩接过牌匾。陈正荣说:“景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钉耙山更是一个秘境,这里茶叶资源丰富,有细叶茶、乔木大叶种、小叶种、红梗红叶等等。研究会将钉耙山定为普洱茶物种研究教学基地后,期待更多的专家和茶友到这里探秘。”

现场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陶国相向文折村五名茶农代表颁发“茶农之家”的牌子。据了解,“茶农之家”是研究会正在实施的农业数字化创新项目,钉耙山于2024年3月7日加入“茶农之家”。截至2024年3月,茶农之家已经完成茶农和茶企的交易信息展示平台的落地,现有121家SC认证的茶厂,12200户试点茶农加入到平台中。

专家勘察——钉耙山古茶园堪称“茶树的基因库”

钉耙山,因山形酷似猪八戒的钉耙而得名。钉耙山是高海拔山区,现存500余株古茶树,茶叶年产量仅900多公斤,山上的古茶树散布生长在海拔2160米至2600米的深山之中,这里气候多变,早晚云雾缭绕,正午阳光强烈,是高山云雾出好茶之地,占据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产出的茶叶滋味甜醇、回甘持久、香气宜人。

 

钉耙山不仅拥有众多普洱茶产区的古茶树物种和特点,还是普洱中最古老珍稀、最具代表性的细叶古树茶和小叶古树茶生长最多的地方,呈现出物种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此外,钉耙山的土壤基本以紫红色风化石为主,印证了“好茶生乱石,紫红为上”。

活动当天,来宾和媒体记者跟随研究会的领导和茶叶专家探秘钉耙山古茶园。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荣誉副会长戴云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科所原所长、西双版纳州茶叶协会会长汪云刚,以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国务院特津专家、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专家顾问研究员王平盛进入古茶园勘察古树,汪云刚说:“钉耙山古茶园茶树本身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堪称茶树的基因库。”

作为普洱茶产区崛起的一匹“黑马”,钉耙山重新定义了普洱茶的甜润,树立了“一山一味”新的标杆。当天活动现场,到场嘉宾们逛完古茶园,沐浴了古树茶的天地精华,然后坐在钉耙山乡村图书馆里,品味钉耙山春茶,有荒野山林带来的野韵,有高山特有的劲道,有云雾赋予的甜润,还有扎根于紫红土的醇柔。现场茶叶专家品鉴钉耙山春茶后,对于钉耙山口感风味的独特性给予很高的评价。现场嘉宾品味钉耙山的春茶后感言:“喝了钉耙山古树茶,真正体味到了普洱茶自然的香、甜、润、滑、柔!”

钉耙山——真正实现普洱茶的“一山一味”

近年来,云南普洱茶微小产区崛起,各有特色,独领风骚,其中易武有高杆古树,倚邦有猫耳朵,困鹿山有细叶茶,黄草坝有紫红茶,景迈山有生态茶,昔归有藤条茶……作为普洱茶区的钉耙山,有普洱茶古老珍贵的物种——红梗红叶茶,被誉为“红梗红叶古树茶的存活地”,2023年入围云南省新6大名山名录,实至名归。

钉耙山古茶园负责人许云恩是普洱人,他回忆第一次走进钉耙山,是2021年的4月30号。当时路不通,车进不来,他把车停在山外后,就让当地村民用摩托车带他进山,走了很长的山路,才到钉耙山。当他看到古茶树后,非常震惊,当即采了几片叶子,咀嚼品尝其中的滋味,随即一见钟情。于是他就扎根钉耙山,立志把这里的好茶带出深山。

 

据了解,钉耙山是目前整个云南省普洱茶产区里,唯一一个不出售鲜叶和散茶的古茶山,真正实现了普洱茶的“一山一味”。这次“春茶下山”活动就是一个向公众公开、媒体见证的阳光行动。对此钉耙山古茶园负责人许云恩对外郑重承诺:“钉耙山每年只采春茶,夏、秋、冬三季养树,所有茶叶统一管理、采制,统一压制成品,统一包装、价格,做到一山一味、一茶一码,让茶客茶友喝到纯正的钉耙山古树茶。”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科创中心主任周国伟介绍,钉耙山所有进入市场胡茶品都标有“云茶码”标识,“云茶码”是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科创中心推出的科技创新服务产品,推进数字技术在种植、管养、防治、监测、采收、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广泛应用。目前,“云茶码”作为解决茶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的有力工具,已成为助力茶产业升级、茶农增收的新密码。这也是新质生产力对茶农之家的赋能与创新应用。

 

标签: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