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承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执行的南京大学2024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与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顺利举行。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宋莉莉,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赵清,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授课老师代表及全体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研修班以南京大学为实践基地,将充分利用高校在非遗理论和文化研究方面的研究优势,灵活采用理论讲授、非遗传承基地考察、非遗项目实地调研以及学习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为非遗传承人打造一个强基础、拓眼界、提能力、增学养的全方位学习环境,激发非遗传承人尤其是中青年一代自觉传承非遗的新动力。
研修班全程30天,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南京大学进行非遗理论和茶文化的集中学习和研讨;第二阶段穿插赴江苏省各市,对茶叶、茶园、茶具等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相关内容进行的实地调研学习,涉及江苏省5市8项国家级和省级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苏州碧螺春、南京雨花茶、常州天目湖(9.640, -0.24, -2.43%)白茶、金坛雀舌;第三阶段,学员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展开分享和讨论。
为切实保证培训效果,此次研修班由贺云翱教授牵头的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具体实施,并得到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执行单位精心组建师资团队、设计课程内容,汇聚了来自国内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文化产业管理、文创设计、新闻传播、国内外博物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茶的保护传承”“茶的创造创新”“茶助力乡村振兴”“茶赋能社会发展”等主题,设置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调研、互动讨论、线上宣讲等课程。他们将与基层的非遗保护工作者和社区非遗传承人群一起,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的保护和创新传承为切入点,共同探讨和推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与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更好结合的现实路径。
在接下来的南京大学培训阶段,将有国内著名的非遗理论和茶文化研究专家带来多场精彩的专题讲座。紧接着,全体师生将共赴江苏省各市开展后续的理论学习、非遗传承基地考察和田野调研,学员们满怀热情、信心十足,希望通过此次研修班的学习和交流,加深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结合自身实践工作,深化对于茶非遗的保护传承实践,推动江苏茶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推动江苏省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发展。
开幕式后,上午,贺云翱教授就“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事业的当代认知”,拉开了研修班学术讲座的序幕。下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从非遗的人民性看中国非遗保护20年”为题,结合中国非遗保护实践,围绕非遗对文化自信构建和加强的作用,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非遗保护理念等进行了深入讲解。